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运营推广
网站优化这些误区一定要避免 百害而无一利
发布时间:2025-04-05 20:00:52编辑:巴巴结结网浏览(27)
因此,观察这几个不同人口转变阶段的产业生产率及其关系,有助于更好地认识生产率提高的发展阶段特点。
无视未来的经济不平衡增长规律,不接受传统产业增速必然回落的规律是不理性的——在某些地区,继续发展已经产能过剩的传统产业,不可能为这些地区提供振兴的机遇,只会让它们在复苏的路上背上更重的包袱。可以看出,30年间榜上公司已经完全换血,曾经名列前茅的传统制造业(通用电气、通用汽车、杜邦)、烟草(高特利)、能源(埃克森美孚、太平洋煤电)等行业已经退出排行榜前列,而占据前几位的亚马逊、Alphabet、Facebook、特斯拉等都是1990年之后才成立的新兴科技巨头公司。
装配了新经济引擎的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少数都市圈迅速把那些以传统产业为增长动力的地区甩在后面。2016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正是抓住并利用了这种情绪获得了胜利,然而他除了利用上述分化捞取选票之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严重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现象,所以也只能黯然离场。从统计数据看,美国基尼系数从1990年的0.43上升至2020年的0.48,贫富差距呈恶化趋势。不过在尊重经济规律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不平衡增长所必然带来的经济分化和社会分化,并从社会管理机制上前瞻性地做好应对。1990年到2019年,包含法律服务、专业、科学和技术服务业、计算机系统设计和相关服务在内的专业和商业服务行业持续增长,在GDP中的占比从8.9%增加到12.6%。
图3 中等收入家庭和高收入家庭的平均财富比较,1989年与2018年 资料来源:Lael Brainard 不平衡增长和经济分化加剧了美国的社会分化和分裂:大量传统产业、相关地区和人口被这种不平衡增长甩下车,由此产生并积累了强烈的不满情绪,很多原本可以淡化、隐藏的社会冲突和矛盾不断爆发出来,放大了种族、文化、政治观点的对立,从而形成严重的社会分化,甚至分裂。除了传统产业和新经济的分化之外,很多产业内部也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头部企业赢者通吃,而腰部和尾部的企业不断受到挤压。所以,现在事权划分不是纯粹的纵向事权划分,也不是纯粹的横向事权划分,而要根据我们国家情况进行创新探索。
地方的财力来源一个是自身财权所获取的收入,另一个就是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财力。发达国家事权划分是按照事权项目来划分,我们国家是按照事权的要素来划分。支出责任涉及财权、财力。在这个问题搞清楚的情况下,再说财力怎么通过转移支付进行配置。
因为财权和财力的配置是跟着事权走的,如果事权不做调整,仅仅在财权和财力的划分上做文章,恐怕是不够的。以前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是放在财权和财力上,现在改革特别强调事权的调整。
什么是事权要素呢?一项事权包括决策权、执行权、支出责任以及监督,这些都是事权要素,就是谁来决定干这个事,决定以后谁来执行这个事。这两种划分方式是中性的,无所谓哪个更好。另一方面,把财权尽可能界定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再配上转移支付,给地方提供相应的财力。从我们国家当前情况来看,纵向划分方式有它的优点,它与我们国家的政治架构是相匹配、相吻合的。
因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涉及三个基本要素,一个是事权,一个是财权,一个是财力。但并不排除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事权划分方式,把一部分事权完整地交给中央或者地方。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涉及整个国家治理的架构,是一个关键性问题。总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事权与能力相适应,这样,中央与地方分级治理架构就会更加完善。
与以往不同,这次着重财政事权,即与财政资金直接关联的公共事务比如说国防、外交、国家安全就是完整地交给中央,垃圾处理、环境卫生、区域道路、社会治安等问题应该完整地交给地方去干,还有一些是中央和地方共担的。
以前财政体制改革,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调整是放在财权和财力上,现在改革特别强调事权的调整。与以往不同,这次着重财政事权,即与财政资金直接关联的公共事务。
因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涉及三个基本要素,一个是事权,一个是财权,一个是财力。因为财权和财力的配置是跟着事权走的,如果事权不做调整,仅仅在财权和财力的划分上做文章,恐怕是不够的。当然,财权划分也很重要。从我们国家当前情况来看,纵向划分方式有它的优点,它与我们国家的政治架构是相匹配、相吻合的。支出责任涉及财权、财力。什么是事权要素呢?一项事权包括决策权、执行权、支出责任以及监督,这些都是事权要素,就是谁来决定干这个事,决定以后谁来执行这个事。
财权包括税权、债权、费权和产权,这是一个基本问题。就是说我们很多决策是中央做出的,地方承担的主要是执行角色。
而发达国家的事权在中央与地方之间是按照项目来划分的,就是谁决策谁就执行、谁就掏钱。在这个问题搞清楚的情况下,再说财力怎么通过转移支付进行配置。
一方面,先把财政事权尽可能的界定弄清楚,上划部分执行权,下划一些决策权,减少上面决策下面执行的事项。这次改革指导意见强调财政事权的划分,并以此来调整支出责任的划分。
所以,西方国家的事权划分方式可以称之为横向的划分。另一方面,把财权尽可能界定清楚,在这个基础上再配上转移支付,给地方提供相应的财力。这两块财力构成了地方履行支出责任的财力来源。总之,一个目标就是实现财力和事权相匹配,事权与能力相适应,这样,中央与地方分级治理架构就会更加完善。
我们国家的一项事权很多都是中央决策、地方执行,至于支出责任就是中央与地方共担,这样的事权划分方式可以称之为纵向的事权划分方式。所以,现在事权划分不是纯粹的纵向事权划分,也不是纯粹的横向事权划分,而要根据我们国家情况进行创新探索。
但并不排除我们也可以适当调整事权划分方式,把一部分事权完整地交给中央或者地方。地方的财力来源一个是自身财权所获取的收入,另一个就是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财力。
本轮财税体制改革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让中央与地方的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发达国家事权划分是按照事权项目来划分,我们国家是按照事权的要素来划分。
这两种划分方式是中性的,无所谓哪个更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涉及整个国家治理的架构,是一个关键性问题公有制下的自然资源和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其资本化收益也应归全民所有。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观察,与当前的三大制度有内在联系:一是城乡分治导致的财富转移。
人民日报 2012年12月07日 进入 刘尚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收入分配改革 贫富差距 。收入分配制度固然重要,但在贫富差距中并不起决定性作用。
前者是指分配存量,而后者是指分配流量。分配存量的转移和再分配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是隐性的,不像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那样摆在明处。
户籍制度维持了低成本的人口城镇化,农民进城了,提供廉价劳动力,但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并未因农民进城而同步扩大,因为农民没有市民待遇。金融资产也是如此,居民手中的大量金融资产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而相应升值,有的金融资产如储蓄存款甚至贬值了。